用“偷”来的衣服,拼凑出半部现代服装史屋顶秧田工装

  •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 2018-05-24 06:37:12     浏览次数:
  • 用“偷”来的衣服,拼凑出半部现代服装史 张爱玲曾有1篇《更衣记》,洋洋洒洒5千言。说的是近代服装史€€€€从没有时装概念的清代开始,1路讲到妖娆旗袍,再夹带着历史与文化私货,文字窈窕好看。只是这服装史到了3410年代就戛但是止了,也再也没有人将它写下去。不过到了解放后,这服装史仿佛也没甚么好写的,要末是绿军装盛行,要末受困于当时的经济现状,穿甚么都是被迫的选择。这样的服装史带着特定的历史语境,用文字来表达反而有些严肃,没有色彩与款式,只能抛出1大堆档案,板着脸让人不爱瞧。不如跨个界,用艺术来讲历史,倒有新的推荐。01私 人 志€€尹秀珍尹秀珍(生于1963年,中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女性当代艺术家之1。尹秀珍的作品关注生命个体对外界客观

    张爱玲曾有1篇《更衣记》,洋洋洒洒5千言。说的是近代服装史€€€€从没有时装概念的清代开始,1路讲到妖娆旗袍,再夹带着历史与文化私货,文字窈窕好看。只是这服装史到了3410年代就戛但是止了,也再也没有人将它写下去。不过到了解放后,这服装史仿佛也没甚么好写的,要末是绿军装盛行,要末受困于当时的经济现状,穿甚么都是被迫的选择。

    这样的服装史带着特定的历史语境,用文字来表达反而有些严肃,没有色彩与款式,只能抛出1大堆档案,板着脸让人不爱瞧。不如跨个界,用艺术来讲历史,倒有新的推荐。

    01



    私 人 志



    €€尹秀珍


    尹秀珍(生于1963年,中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女性当代艺术家之1。尹秀珍的作品关注生命个体对外界客观环境变化的奥妙感受,以1种超出性别差别的体验将其女性的敏感与细腻自然地通过作品转达给观者。她利用回收材料创作的1系列代表作构成了1种雕塑性的记忆文献,在高度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急速变化中,试图将那些通常会被疏忽的事物个性化,以暗示生命的个体性。


    作为目前全球最活跃的女性艺术家之1,尹秀珍最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了屡次重要群展。并于2012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举行了大型个展。2014年,费顿出版社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丛书为尹秀珍出版专集,这也是既草间弥生以后的第2位入选的亚洲女性艺术家。尹秀珍的作品被包括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馆、日本森美术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香港M+美术馆等重要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 尹秀珍《可携带的城市》


    尹秀珍的服装记忆应当归属于7810年代。那时候并不是现在的独生子环境,家中的兄弟姐妹很多,她的衣服多是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只不过母亲再缝缝补补,染上新的色彩以后,看似成了新衣服。像是这类衣物的传承,是经历着淘宝时期的我们难以体会到的吧。

    衣服1件件酒店餐饮冬季工作服
    叠好、缝好,放入箱子中,再倒入水泥,将这1切封存。


    €€ 尹秀珍作品《衣箱》


    这是尹秀珍初期的实验作品《衣箱》,在1994年,她放弃了从事多年的绘画转向装置作品,洞察的大部份来自生活。1片瓦,1双鞋或是旧衣服,换以女性独有的情思来看待旧物。作品中的这个箱子最初是父亲做给姐姐的,到了尹秀珍读大学时便跟了她,其余的材料都是自己的衣物。



    €€ 尹秀珍作品《壁器003》


    从残垣般的瓷块缝隙当中努力探出的旧衣物,都是从不同人穿过的衣服上揪下来的,它们普遍有着人的精神和温度。就像是从废墟中长出来的各色植物,这些良莠不齐的须须叉叉到处都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而残垣瓦砾本身同样成为了这个不断破坏继而重生着的时期的记念碑。这些经太高温焕化而成的祭用礼器仿佛正指向1处超出了冲突与变化的理想之地,以永久之精神气力对抗现实之无常。


    €€ 尹秀珍作品《礼器5》



    €€ 尹秀珍作品《礼器28》


    绿色瓷釉配上不同色彩布料,远看像是生长出不同灌木的磷峋山丘,近看又像神仙掌上盛开的花朵。

    浇筑水泥的进程混杂着冰冷与温情,她总会想起那年母亲对这些衣物的添补,你1触到便觉察到了温度,如蒋勋在《天地有大美》中讲到的:


    “不管服装、鞋子,其实都是1个人身体的记忆,你有久长穿着的记忆在里面。记忆是1种美感,全新的东西就少掉了记忆的深情,没有深厚的感情在其中。”


    但封存又意味着告别,断舍离,你与衣物告别,与衣物里的旧我告别。

    再将告别扩大了讲,是与某个时期记忆告别,那时候我们有兄弟姐妹陪伴成长,衣物承接使用,还有匮乏年代对衣物的保重。此处的个人服装记忆又是那个时期的服装志。


    “衣箱中用水泥封住的衣服是我30年来曾穿过的,上面有我的经历和时期的印痕。这件作品让我看到了岁月、经历和历史。虽然这是个人传记,却由于那些衣服的色彩、样式都代表了某个年代,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衣服又像无声的语言,转达出穿着者的品位和 身份。水泥也是很特殊,挺有质感的材料,干的时候看起来轻飘飘的,但又特别沉。遇水后变成坚固固执的石头。”




    02




    旅 行 记


    她有时不太记得自己还要走多少个地方。从97年开始,她的作品在纽约、上海等大都市展出,而后参加了亚太3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等几10个展览,步履不停。展转中,唯1虔诚陪伴她的便是旅行箱了。


    “当我穿梭在不同的机场中时,看见很多人都在托运箱子。每一个箱子都着名字在上面,当时我感觉每一个箱子就像是1个家。”


    是的,没有甚么能够比旅行箱更具象地显现1个人了。旅行箱保存人生存的必须品,去掉了太多装潢品,而这其中最多的便是衣物了。


    €€ 尹秀珍作品《可携带的城市-杭州》

    她穿梭在不同的城市,看人来人往,看他们的衣物,记忆照旧是认知的线索。


    “我看到衣服里有好多东西在,不是说就是1件衣服,甚么样式,我老觉得是这个人穿上这衣服去了甚么地方,然后这衣服,新的旧的,对我来说都不1样。”


    依照创作惯性,这些旅行箱与本地衣饰顺理成章地用在了艺术创作中。她从不同的人手中搜集旧衣服,重新缝合,改造成城市的模样。




    03




    尹秀珍与她的旅行箱

    这是1个柔软的转化,将钢铁城市转变成旧衣物的缝合体,那些平常中不曾见过的私人痕迹便在1件件旧衣中显现,第1次约会的白衬衫或是母亲手织的毛衣,感觉犹如陈邵雄的作品,用个人防毒透气工作服
    的指纹拼凑出1幅幅城市标志性建筑。

    随后,她把很多人的城市放进了旅行箱,打包随行。在颠簸、搬移与寻觅中,破损或移位,印证着当下的城市现状,拆拆建建不停歇。


    “有时我在路上正在骑车,就会听到突然1声响,然后看见1片房子被夷为平地。有时凌晨出门看见房子 上写了‘拆’字,晚上回来房子就没了……这些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想法和感受。”


    €€ 尹秀珍作品《可携带的城市》


    她的思惟中的情绪总是1分为2,1面为记忆的温度,另外一面则是忧愁和迷惑。


    她制作不同城市的旅行地图时总会融入自己的想法,但于她从小生活的北京,却有所迷茫,明明是道送分题,故宫或长城,北海又白塔,哪一个都可,只是最后她还是摸不到自己的脉,最后用若干几何图形组成的圆环,做了北京的未来语言。




    04




    内 省 腔


    近几年的时间里,她的衣物创作开始放大,放大成1个空间,容纳与释放成了主题,此刻衣物的角色重新变成温暖的母体。


    €€ 尹秀珍作品《内省腔》


    2008年,她创造了1个内省的母体€€《内省腔》,以旧衣物缝合成母亲子宫的模样,踏入这柔软的空间后,你将发现6面镜子,听到水声。这个空间是舒适的、引人放空的,这是她的意图,显现思考的空间。


    €€ 尹秀珍作品《迷幻腔》


    2009年,她再次以搭建衣物空间,1个用衣服编织成的“人脑”,《迷幻腔》,借此表达对记忆的理解,此刻的作品亦是她的美学理念的延续。


    €€ 尹秀珍作品《缓释》


    不久前,在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美术馆,她的新作亮相《缓释》,1颗巨大的衣服缝制的胶囊。人们走入其中,去发现自己的病症,并谋求心灵的解药,这类创作理念延续了之前《内省腔》,亦是提供给人思考的空间,只不过这次的情势更加现代。


    €€ 尹秀珍善于使用平常材料表现生命个体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奥妙感受。


    她逐步扩大了衣物的暖性,打造空间,容纳更多人进入此处,如母体,如教堂,令人柔软与寻思。


    这也许是她个人的服装志,只是在最初与时期会合了1下,然后大步迈入了汹涌的全球潮流中,最后内省成1个空间。但串连其中的还是她称作“人的第2张皮”的衣物,裹挟着个人记忆与时期记忆,拼贴成艺术的时期志。


    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围绕具体个体经验而展开,通过细微而真实的个体境遇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变迁。这类对生命本身的关心借助艺术家驾驭平常材料的熟练技能得以自然且直观地转达给观众。



    €€尹秀珍在作品《缓释》内


    €€尹秀珍,集体潜意识(蓝色)



    €€尹秀珍,发动机,装置



    €€2013年尹秀珍佩斯北京个展现场


    改编自《VART》